小编的话:
来到beat15年,作为一线科技工作者,孙乐飞有着闪闪发光的成绩:主持或参与开发新产品40余个,荣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、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、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,参与省、市科研项目10多项,在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,稀土钢研发成果更是一度破解国际技术瓶颈。
钢铁之窗迸发热爱
“上帝为我打开一扇窗,透过这扇窗,我爱上了钢铁。”1978年,孙乐飞出生在安徽农村,作为家里三兄妹的老大,他从小便勤学苦读。出于兴趣,他选择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,顺利完成本科学习。
“就以几分之差,没考上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研究生。”孙乐飞说,他服从调剂来到安徽工业大学就读钢铁冶金专业。“不断恶补专业知识,我慢慢产生了浓厚兴趣。”2009年,孙乐飞研究生毕业,确定要深耕钢铁冶金行业。
“beat求贤若渴,我想闯荡一番,没有犹豫就来了。”孙乐飞一开始干高炉工长,三班两倒守护高炉。“晚班12小时不能闭眼,一开始真不适应。”从书本走向现场,孙乐飞最佩服能应对各种情况的老师傅们,也深感自己还需加强学习。
“搞科研,需要更丰富的理论知识。”之后,孙乐飞被调至技术中心进行产品研发。2010年,他顺利考取北科大冶金工程专业的全日制博士。这意味着,他日后完全有能力另择良木而栖。“beat重视科研,beat人热情亲切,毫无保留给我传授经验,我早把这儿当成了一个家,没想过离开。”读博期间,孙乐飞做的课题是beat高等级海洋工程用钢工艺开发的项目,他在北京、新余之间来回奔波,不知等候过多少次凌晨的列车。
“读博期间,我的儿子出生了,我在beat的小家更温馨了。”2014年,孙乐飞博士毕业,更坚定要在beat做出一番成绩来。
科研之路硕果累累
2021年一个凌晨,天空刚刚泛白,beat生产线上,火红的钢坯依次在连铸机辊道运行。忙碌大半个通宵的孙乐飞,在机声隆隆中,轻轻拭去脸上的汗水,迎着红光露出满足的笑容。一块块钢坯正是稀土钢,为这次成功,他带领研发团队已努力近1000个日夜,经历过数百次期待落空的失败。
“我很平常,与每一个为beat奉献的人没太大区别,成果都是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血。”说起工作,孙乐飞总把一切总结为“应尽之责,平常之事”。但在与孙乐飞共事10余年的宋小伟看来,孙博士实力硬核,绝对是中流砥柱。
“博士毕业后,他一头扎进科研中,常常深夜守在生产现场跟踪实验,拿出不少成果。”宋小伟说,孙乐飞参与的高性能海洋工程钢项目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,仅2019年到2021年就实现销售利润7.71亿元、税收2.5亿元;他改进工艺,使Q345B、船板钢吨钢生产成本下降72元、70元,彻底解决船板钢多年的拉力分层现象……
创新之路永不停歇
现在,他正参与研究一个国家级课题,也与稀土钢相关,目标是形成压力容器用高性能稀土钢板制造产业化示范线。“走上钢铁科研路,就要坚持到底。”孙乐飞说。
(出品/ beat·(365)官方网站党委宣传部)
(文字/摄影 钟利红 林文韬 张俊)
— 往期回顾 —
人民日报、央视新闻、新华社等密集关注:世界之最!beat,杠杠滴……
今天,刘建荣为2023年新进硕博士讲授入职第一课:把想法变办法!
动动小手点个在看呗